杜尚清与江景行刚要俯身跪地,红锦马车那边的动静却先一步拉住了他们的目光。
车帘被一只白皙纤细的手轻轻掀开,两名小太监连忙上前,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一位身着蟒纹宦官袍的公公下了马车。
那公公约莫五十上下,面白无须,颔下留着一撮山羊胡,虽行动间带着几分迟缓,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,扫过之处,连风都似凝住了几分。
不用问,这定是传旨的天使无疑。
他在车旁站定,稳了稳身形,才微微侧身,扬声道:“包大人,请。”
“不敢当,宝公公先请。”
身后青呢马车旁的男子——也就是那位眉眼与包施成有几分相似的包大人,闻言温和一笑,顺势往旁边让了半步,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。
他身着湖蓝色圆领袍,腰束玉带,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书卷气,偏眉宇间又藏着久居上位的从容,与宝公公的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那男子上前一步,与宦官并肩而立,目光扫过两人,淡淡开口:
“在下兵部侍郎包丛安,奉新帝旨意,命在下为副宣使,随宝公公前来一同宣旨。”
杜尚清与江景行这才回过神,连忙上前几步,躬身行礼:“下官杜尚清(江景行),参见宝公公,参见包大人。”
宝公公“嗯”了一声,目光在两人身上打了个转,才慢悠悠道:
“咱家奉陛下旨意而来,事儿急,就不在这儿多客套了。”
他转头看向那包大人,“包大人,洒家还是先宣旨吧?”
“公公说的是。”
包大人颔首应道,抬手示意身后的随从捧上圣旨。
明黄的卷轴在日光下泛着柔光,瞬间让周遭的气氛肃穆起来。
杜尚清与江景行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。
他们再次躬身,静待旨意宣读——这乱世之中,一道圣旨,往往就意味着一场风波的开始。
“包丛安……”
杜尚清心里默念这个名字,突然想起包大人子侄辈就是丛字辈。
曾听三表叔提起过,包家在京城地位显赫,做官的子弟更是不少,没想到竟会在此刻出现一位。
江景行反应更快,连忙躬身:“下官参见包大人,参见公公。”
前面众人正在谈话,队伍末尾那顶不起眼的软轿马车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响动。
车帘被猛地掀开,一个身影“噌”地跳了下来,落地时还蹦了两步,随即叉着腰大呼小叫:
“哎呦可算到了!憋死小爷了!这破车颠得骨头都散了!”
这声嚷嚷又脆又亮,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,瞬间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引了过去。
杜尚清也循声望去,只见那是个十几岁的少年,身形单薄,穿着一身亮眼的锦缎短打,头发用根玉簪束着,模样看着跟自家儿子齐樟年纪相仿。
可再仔细瞧,却不由得让他暗暗称奇——这少年高鼻深目,眼瞳竟带着点淡淡的碧绿色,分明不是汉人的样貌。
“西番人?”
杜尚清心里嘀咕。
这乱世里,异族往来虽有,却极少能混进官差队伍,更别提跟着天使和包大人一同出行了。
少年刚抱怨完,身后又轻响一声,一个身着侍卫服的少年轻飘飘翻下车来,动作干净利落,落地时悄无声息。
他年纪看着比前一个稍长些,眉眼冷峻,一身玄色劲装衬得身形挺拔。
目光只是不经意间往杜尚清这边扫了一眼,那眼神锐利得像淬了冰,随即便垂下眼帘,一声不吭地站到绿眼少年身后,像尊沉默的石像。
“阿古,你看这丰水城,还没有咱们郡王府大嘞!”
绿眼少年扭头对侍卫少年抱怨,脚边的石子被他踢得老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