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1章 任务更重(1 / 7)

十月的风带着秋意掠过厂区,氢基还原生产线的烟囱里不再有浓黑的烟,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水蒸汽——这是绿色生产最直观的印记。周阳、周子轩和囡囡站在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幕前,看着各条生产线的数据实时跳动,像在欣赏一首用数字谱写的交响乐。

“爷爷,您看,”囡囡指着屏幕上的绿色曲线,“这是氢基钢材的订单量,这个月已经突破8000吨了,比上个月又涨了20%。”

周阳的目光落在“碳排放强度”那一栏:“每吨钢的碳排放降到1.2吨了,离我们‘五年内降到1吨以下’的目标越来越近。”

周子轩补充道:“主要是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上来了,现在厂区30%的用电都来自太阳能,下个月尼日利亚钢厂的光伏电站也将投产,那边的碳排放能比当地同行低一半。”

这时,智能钢材车间的王主任匆匆走进来,手里拿着一块闪烁着微光的钢板:“周董,周总,囡囡,我们的‘自修复智能钢材’试验成功了!你看,这块钢材被撞击后,表面的微裂纹在24小时内自动闭合了80%。”

囡囡接过钢板,对着光仔细看:“是纳米修复剂起作用了?”

王主任点头:“对,我们在钢材内部植入了微胶囊,里面的修复剂遇到裂纹会自动释放,就像人体的血小板止血一样。测试显示,修复后的钢材强度能恢复到原来的95%。”

周阳抚摸着钢板,感慨道:“从‘会说话’到‘能自愈’,我们的钢材越来越有‘智慧’了。王主任,赶紧申请专利,这个技术能在桥梁、高铁轨道上大显身手。”

智能钢材应用示范楼的奠基

十一月初,智能钢材应用示范楼的奠基仪式在厂区旁的空地举行。同济大学的教授、建筑设计院的专家、当地住建部门的领导都来了,围着模型讨论得热火朝天。

“这栋楼的梁和柱全用带传感器的智能钢材,”囡囡指着模型上的红色节点,“每个节点都能实时传输受力数据,中控室能根据数据调整电梯运行、空调负荷,实现真正的智能节能。”

建筑设计院的总工程师点头道:“最妙的是钢材与5G基站的融合,我们算过,整栋楼的通信信号覆盖比传统基站强30%,还省了60%的基站建设成本。”

周阳笑着对住建部门的领导说:“这栋楼不仅是示范,更是培训基地,我们计划和住建局合作,定期组织建筑工人来学习智能钢材的安装和维护,为未来的智能建筑储备人才。”

领导赞许道:“这个想法好!智能建造是未来趋势,你们带了个好头,市里会给你们争取‘智能建筑示范项目’的称号。”

奠基仪式后,教授拉着囡囡的手说:“我们的学生还设计了‘钢材-植物’共生系统,在钢材构件上预留种植槽,种上爬山虎之类的藤蔓植物,既能降温节能,又能美化环境。”

囡囡眼睛一亮:“这个主意太棒了!既体现绿色理念,又能测试钢材在植物根系环境下的耐腐蚀性,一举两得。”

尼日利亚钢厂光伏电站的投产

几乎同时,尼日利亚钢厂的光伏电站传来投产的消息。赵工的视频电话里,当地员工载歌载舞,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着蓝光,与远处的轧钢厂构成一幅现代工业与清洁能源和谐共生的画面。

“周总,周董,”赵工的声音带着喜悦,“光伏电站每天能发8000度电,足够满足二期工程30%的用电需求,每年能省100万美元的电费!”

阿明抢过电话,兴奋地说:“囡囡姐,我们还在光伏板下种了中国的红薯,长得可好了,下个月就能收获,到时候给你们寄点尝尝!”

周阳笑道:“阿明,红薯就不用寄了,把你们的种植经验写成手册,教给附近的村民,让他们也能增收。”

赵工补充道:“我们已经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