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乐兴奋地说:“好嘞!要的就是你这个决心。只要你有这个态度,谁也动不了你。”
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。康乐一边给贾勇夹菜,一边打听说:“跟你合作的这位陈先生是什么背景?怎么短短一年时间,业务规模就做得比叶先生还大呢?”
贾勇没多想,如实回答道:“叶先生走的是大卖场模式,陈先生走的是便利店模式。叶先生从咱们这里进的货,整个集装箱交给大卖场,他没有自己的终端客户,回款慢,收益也不高。”
康乐问:“那除了节能灯之外,陈先生考虑不考虑通过他的销售网络销售其他产品呢?”
贾勇大大咧咧地说道:“做节能灯都做不过来呢,恐怕没有精力做别的产品。”
康乐说:“我现在考虑在建玻璃器皿厂之前,先把玻璃器皿的贸易做起来。你能不能跟陈先生商量,请他帮我代销玻璃器皿呢?”
贾勇对北明公司下游的便利店客户的销售情况很了解。他确实在有的便利店里看到过玻璃器皿。可这种事他是不能擅自答应康乐的。
贾勇推托说:“玻璃器皿和叶先生经营的陶瓷制品是一类,主要销售渠道,还应该是大卖场,恐怕还是借助叶先生的渠道更好一些。”
康乐问:“叶先生那边生意的情况你了解吗?”
贾勇说:“我这一年里只见过叶先生两次。一来我在北明公司的业务比较忙,二来陈先生不太愿意我跟叶先生走动得太密切。我对叶先生公司的情况不是太了解。
“不过,上次在一起吃饭时,叶先生跟一位做资金生意的熊先生说,他的流动资金也比较紧张,华艺国贸公司的考察团到巴西的时候,他会多打回来一部分货款,到时候自己会更紧张,有可能要找熊先生拆借流动资金呢。”
康乐叹息道:“叶先生在陶瓷业务上的回款速度越来越慢了。你师父跟我说过几次,再这样的话,给叶先生供的货怕是要停一停了。
“华艺国贸公司去巴西考察的事,你师父怕给你添麻烦,一直压着。实在不行的话,恐怕我就要去一趟巴西。催一下叶先生付款的事。”
段云峰和贾勇出国前,师父陈淑娜就跟他们说过,华艺国贸公司跟叶先生之间的合作跟他们没有关系。
后来,师父又嘱咐贾勇说,她在叶先生那里有一笔备用金,贾勇遇到麻烦的时候,可以跟叶先生要求动用这笔钱。
贾勇没有参与师父陈淑娜和叶先生的会谈,对里面的财务安排不了解。再加上里面还有康乐的佣金收益,贾勇就更不便知道的太多了。
自从贾勇到了圣保罗以后,他一直跟陈先生一家生活在一起。没有出现师父陈淑娜说的迫不得已需要动用备用金的情况。贾勇干脆就当这笔备用金不存在一样。
康乐看了一眼罗雪娟,然后试探着问贾勇:“你说,我要是去巴西,跟你搭伙做生意好不好?”
贾勇当他开玩笑一样说:“您不会也觉得巴西遍地是钱吧?您放下这里的一大家子人不管了?
“在巴西做生意也不容易。要不是陈先生带着我做生意,我可能一只节能灯也卖不出去呢。
“就个人业务能力而言,我远不如周欢有魄力。他能把积压的棉服想方设法卖出去,我可没把握把积压的节能灯销售出去。”
贾勇说得康乐很好奇陈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。非要让贾勇给他讲讲陈先生做节能灯生意的事。
贾勇就把北明公司经营的情况简单地跟康乐说了说。谈到陈先生在一些关键时点的决策,康乐很是钦佩。康乐嘱咐贾勇,好的合作伙伴可遇而不可求,一定要珍惜。
康乐说:“你能在巴西站稳脚跟不容易。在国内有你师父帮着你,你争取在巴西把业务做大,也是给你师父留一条后路。”
酒精上头的贾勇听了这话想,师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