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9章 诈降谋划(3 / 4)

续拖延下去,后面自己麾下这“十万”大军,只怕连军粮补给都没有了。

东吴最后的筹码,都压在了鲁肃一人身上,压在了那滚滚东逝的长江怒涛之上。

这几天,鲁肃找来军中诸多谋士,反复商议破敌之计。

诸葛瑾、吕范,滕胤、殷礼,张纯等东吴谋士都被他强行留在军营,进行商议,后面就连年纪轻轻的诸葛恪都被他拉进来了。

鲁肃端坐主位,身形比两个月前,更显清瘦,深色的都督常服,穿在身上竟有些空荡。

“诸位。”

“王命催迫,敌强我弱,僵持则坐以待毙。不知诸位,可有良策退敌?”

吕范坐直了身体,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敲击数下,说道。

“大都督,曹魏那边可有回信?”

“如今季汉,西楚,都在攻伐我东吴,这可是他们曹魏从北面偷袭,收回失地的良机啊!”

鲁肃听了,却微微摇头。

“这世界上,最靠得住的人,永远只有我们自己。”

“若是我们得胜,不论是击退了季汉,还是西楚,让他们损失惨重,不用我们派出使者,曹魏那边,自然会出手。”

“可若是我们自己不中用,轻易战败,曹魏只会看笑话。”

吕范还不甘心,继续辩驳道。

“可若是我们东吴败亡,季汉西楚,便可以联兵北上,讨伐曹魏了啊。他们曹魏,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吗?”

不等鲁肃回答,诸葛恪说道:“那时候,曹魏,季汉,西楚,本就是三足鼎立。他们依旧还有机会在西楚和季汉之间,辗转腾挪。”

“所谓,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”

吕范听了,只能低头不语。

滕胤的年纪,比诸葛恪大不了多少,也是在中原避乱南下的家族子弟。他抬头看向鲁肃,说道:“当年赤壁破曹,用了诈降之计,今日,敌强我弱,不如效仿之?”

殷礼摇头道:“士颂当年也参与了赤壁之战,知晓谋划,我们派人诈降,他如何能信。”

但诸葛恪似乎和滕胤交好,却说:“即便是有心提防,也不要紧,如今西楚势大,士颂麾下十万大军,多是战兵。”

“而我东吴的十万军队,战兵不到三成,其余要么为新军,要么为民夫辅兵。”

“如此大势之下,有人暗中投诚,乃是常理,说不得军中,已经有人暗中投降了,我们再派人诈降,士颂都未必分的清楚。”

这话说完,坐在一侧的张纯,却屏住了呼吸。

鲁肃看了诸葛恪一眼,立刻明白了这个少年的意思。今日被他鲁肃喊来商议军情的人不少,但即便是来了这里的人,但也不能保证这些人都忠心于吴国。

即便是明白了诸葛恪的暗示,但他依旧没有隐瞒的意思,因为他今日在这里的谋划,根本不怕被士颂所知道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!

“楚军强而我军弱,诈降之事,还是派人联系一二即可。”

“我意,引楚军战船来攻,而后江上设伏,将楚军击毁,以振奋军心,诸位以为如何?”

“若是能让士颂恼羞成怒,率大军强攻,则是最好。”

听了鲁肃这话,众人脸色都是一暗。

见无人答话,鲁肃急切起来。

“就给士颂说,鲁肃操劳军务,不堪重负,积劳成疾,只要楚军出击,这人便率军接应,内外呼应之下,必定能破我水寨,如何?”

还是诸葛瑾拉住鲁肃,让他不要心急,分析道:“即便是有多人投降士颂,那士颂又如何能轻易相信呢?”

“当年的苦肉计,士颂自己都参和进来,才让曹操相信黄盖老将军。今日空口无凭,前去投降士颂,士颂如何肯信?”

这时候,一直不出声的张纯站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