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4章 契丹寒流(2 / 3)

,总好过在荒野安营扎寨。他们的到来,让山城再次变得热闹起来。可能自从有了这个地方,这里就未曾有过这么多人。

就在羽林卫们躲在山城艰难抵御严寒时,耶律孟麾下的契丹大军却没有闲着。见汉军的进攻不仅停止了,反而毫无征兆的撤兵,很快就明白了他们是无法抵御严寒的天气,后勤保障不足。

天气原因是主要因素,同时还有一点不可忽视。李存孝军团的进攻速度太快,战线拉的太长,后勤补给在这冰天雪地里,很难跟上他们进攻的速度。

言简意赅,如今的李存孝军团,已然失去了所有的优势,只能将军队驻扎在山城之中,暂且躲避一时。

对契丹大军而言,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反击良机。而负责迎战李存孝的契丹主将,同样来自耶律家族,名为耶律拓原。

这位耶律拓原生得一副横眉竖目膀大腰圆的模样,满脸的络腮胡子几乎要长到太阳穴了,看上去甚是威猛。

年纪大约四十五六岁,身体强壮,孔武有力。与一般人不同的是,他所擅长使用的武器并非常见的长枪、大刀之类,而是一柄巨大的开山斧。
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算起来,耶律拓原也算是契丹的皇亲,与契丹现任可汗耶律孟三代同宗,算起来还是耶律孟的堂兄。此人作战经验丰富,当初曾与突厥的阿史那库鲁对峙多年,在契丹军中绝对算得上是神勇。

得知李存孝退兵后,耶律拓原立刻召集将领商议对策。商议不过是个说起来好听的词而已,作为主帅,军中一切不都还是他一人说了算。

待到将领到齐,他便开始部署作战计划。

计划很简单,趁汉军被严寒困扰且后勤不足之时,发动突然袭击,抢回那些丢失的土地。至于李存孝所在的山城,他则亲率一万铁骑前去迎战。

胜败与否暂且不提,只要能将李存孝军团困在山城,他麾下的大军便有足够的时间收复被掠夺的疆土。

在李存孝军团抵达山城的第三日,耶律拓原带着一万铁骑抵达至城外十里处。

望着远处的小城,他并未下达进攻的命令。一万铁骑一分为三,八千兵马分别前往山城南北两个城门五里外驻扎,而他则带着两千人驻扎在山城西面。

西面虽没有城门,他的位置却可以时刻关注到山城南北两门的一举一动。这样的安排还有一个好处,南北城门方向的大军可及时接收到他所传达的命令。

早在他们即将抵达的时候,李存孝就已经得到了消息。即便知道消息他们也别无选择,因为天气严寒的原因,大军战力锐减,他们若是离开山城,很快契丹敌军就会追赶而来。想要出去设伏,更是不可能的事情。目前最好的选择,就是防守山城,或有一线生机。

得知契丹敌军来袭,李存孝当即下达了加固城墙的命令。命令虽然下达,但却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!

冰天雪地覆盖的契丹,就连脚下的大地都已经被冻得硬梆梆。想挖土加固城墙,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,尤其是在这个季节,想加固城墙有点不切实际!

当这个消息传到李存孝的耳朵里,他眉头紧锁,心中焦急万分,整个人都麻了!

“传本帅将令,所有将士保持高度警惕,对契丹人的叫阵不予理会。若敌军强行攻城,可先用弓箭弓弩迎敌,城破之时全军血战,一决生死!”

短暂的思索后,李存孝下达了命令。到这一步,根本没什么战法可循,唯一的办法就是血战死守。

就在他的命令下达之后,麾下一位裨将从人群中站了出来。

“大帅,末将倒是想到个法子,或许可以一试!”

李存孝循声看了过去,开口之人正是他亲自提拔起来的庄岩。此人年纪不过三十岁,不仅武艺拿得出手,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上的那股冲劲。